銳研機電
專注于電阻焊及自動化設備
133-1623-2298 徐
133-1623-2698 蔡
我們對800多個職業的2000多項工作活動進行的分析表明,某些類別的活動比其他活動更容易實現自動化。它們包括高度可預測和結構化環境中的物理活動,以及數據收集和數據處理。這些約占人們在所有部門開展的活動的一半。最不易受影響的類別包括管理他人、提供專業知識以及與利益相關者交流。
幾乎所有職業都將受到自動化的影響,但目前已經顯示的技術中只有約5%的職業可以完全自動化。更多職業的組成活動部分是可自動化的:我們發現60%的職業中約有30%的活動可以實現自動化。這意味著大多數工人 - 從焊工到抵押貸款經紀人再到首席執行官- 將與快速發展的機器一起工作。 這些職業的性質可能會因此而改變。
失業:有些職業到2030年將出現大幅下滑
自動化將取代一些工人。我們發現,在2016 - 2030年期間,約有15%的全球勞動力,或約4億工人可能因自動化而失業。這反映了我們在預測采用速度和范圍方面的中等情景。在我們建模的最快情景下,這個數字上升到30%,即8億工人。我們最低等采用情景下,只有大約1000萬人失業,接近全球勞動力的百分之零(見圖表2)。
廣泛的范圍強調了影響人工智能和自動化采用的步伐和范圍的多種因素。自動化的技術可行性只是第一個影響因素。其他因素包括部署成本; 勞動力市場動態(包括勞動力供給數量、質量和相關工資); 超出有助于采用商業案例的替代勞動力的利益; 以及最后,社會規范和接納。由于上述因素的差異,尤其是勞動力市場動態,各國和各部門的采用將繼續存在顯著差異:在工資水平相對較高的發達經濟體,如法國、日本和美國,到2030年自動化可能會取代20%至25 %的勞動力,在中等采用情景中,印度為兩倍之多。
就業:同時,也將創造就業機會
即使工人被機器所取代,工作和工作崗位需求也會隨之增加。我們根據工作需求的幾個催化劑制定了到2030年的勞動力需求方案,包括收入增加、醫療保健支出增加,以及基礎設施、能源和技術開發和部署方面的持續或加強投資。這些方案顯示,到2030年,全球勞動力(5.55億和8.9億個工作崗位)的額外勞動力需求范圍將增加21%至33%,遠遠超過失去的工作崗位數量。一些最大的收益將來自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那里的勞動年齡人口正迅速增長。
包括商業活力和生產力增長在內的額外經濟增長也將繼續創造就業機會。如果過往經驗是一個指向標,那么我們目前無法想象的許多其他新職業也將出現,并且到2030年可能占創造就業機會的10%。此外,技術本身在歷史上一直扮演凈就業創造者的角色。例如,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引入個人計算機不僅為半導體制造商,而且為所有類型的軟件和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客戶服務代表和信息分析師創造了數百萬個工作崗位。
工作改變:隨著機器輔助工作場所的人力勞動,比失去或獲得的工作崗位的更多的工作崗位將發生改變
隨著機器輔助人力勞動,部分自動化將變得更加普遍。例如,能夠以高精度讀取診斷掃描的人工智能算法將幫助醫生診斷患者病例并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在其他領域,具有重復性任務的工作可能會轉向管理和排除自動化系統故障的模型。在零售商亞馬遜,以往升調和堆放物品的員工正在換成機器人操作員,用以監控自動臂并解決諸如物體流通中斷等問題。
主要勞動力的轉型和挑戰
雖然基于我們大多數的方案,我們預計在2030年將有足夠的工作來確保充分就業,但伴隨采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轉變將是十分重要的。 職業組合將發生變化,技能和教育要求也將發生變化。 需要重新設計工作,以確保人類能最有效地與機器一起工作。
工人將需要不同的技能才能在未來的工作場所中茁壯成長
自動化將加速過去15年中我們所見證的所需勞動力技能的轉變。 對程序設計這樣的先進技術技能的需求將迅速增長。 社交、情感和高級認知技能,如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復雜的信息處理,也將產生不斷增長的需求。基本的數字技能需求一直在增加,這種趨勢將繼續并加速。 對物理和手工技能的需求將下降,但在許多國家,2030年仍物理機手工技能仍將是最大的勞動力技能類別(見圖表3)。這將對已經存在的勞動力技能挑戰以及對新的資格認證系統的需求造成額外壓力。 雖然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案正在興起,但仍需要能夠與挑戰規模相匹配的解決方案。
許多工人可能需要改變職業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中端方案中,到2030年大約3%的全球勞動力將需要改變職業類別,盡管方案范圍從0%到14%不等。 其中一些變化將發生在公司和部門內部,但許多變化將發生在各個部門甚至各個地區之間。在由高度結構化的環境或數據處理或收集的物理活動組成的職業將會出現衰退。 不斷增長的職業將包括那些難以自動化的活動(如經理人)以及那些處于不可預測的物理環境中的人(如水管工)。 其他職業需求增加的工作崗位包括教師、護理助理、科技和其他專業人士